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 正文内容

帕金森定律:庸人占据高位时,组织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内酷网2年前 (2021-12-02)读书笔记1427

“帕金森定律”来源于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教授的一项长期调查研究。他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  

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忙碌碌的人20分钟内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其中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  

这种现象在工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间很宽裕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放慢工作速度,或者做一些其他事情以消磨时间。  

由此,帕金森教授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在医学领域有一种疾病叫作帕金森症,这种病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四肢颤抖,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其实,在一个机构中也是如此,当领导不具有管理才能时,这个机构就会像患了帕金森症一般,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工作,导致机构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下,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帕金森教授在书中说道: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往往有三种出路:第一是自己提出胜任不了这个职位,把这个领导的位子让给有能力的人——这种方案通常而言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代表着他放弃了自己手中的权力。第二是选择一个能干的助手来帮助自己工作。因为担心这个助手最后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这种选择也行不通。如此一来,只剩下最后一条出路了——请若干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做助手。  

质量不行数量来凑——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又不会让他有危机感,于是双方相安无事。但这几个助手既然水平不行,只好上行下效,请更多可靠但平庸的人来帮助自己。以此类推,这样的机构内部永远是效率低下、互相扯皮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大国军队中需要有一个人鉴别航空照片,长官找来一个二等兵来完成这项工作。两天后,这个二等兵开始抱怨说工作量太大,他需要两个助手。与此同时,因为有了助手,自己也应该升为一等兵。长官答应了他们这个要求,结果大家都依样画葫芦——三年内这个曾经的二等兵就拥有了一个人数高达85人的航空图片分析小组,他本人也步步高升晋衔为一名中校。然而,实际上,从头到尾他本人从未鉴别、判断过一张航空照片。  

这个故事听上去十分可笑,但确是真实发生的案例,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这个一夕飞黄腾达的二等兵是一个能力低下者。对于他来说,由于责任被一次次分散,所以他根本不用做那些枯燥的分析工作。而随着加入分析小组的人员越来越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在认真完成判断、甄别航空照片这项工作。最终,这个航空照片分析小组只会成为典型的“素餐尸位组织”。  

想要改变这种人浮于事的状况其实也并不难。对于一个有实际领导才能的人,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选拔和任用制度。  

帕金森教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私营企业老板随着产业渐渐做大,对于管理企业感到力不从心,他需要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帮助他。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经过反复对比考量,最后他定下了一个人选。他是这样考虑的:这个职业经理人是为我打工的,他做得好的话,我可以给他更高的薪水和待遇,做得不好的话,那我可以选择辞退他。实际上,无论他如何卖力地工作,都永远不可能取代我的位置,公司的掌控者永远是我。  

看起来,老板对于这个职业经理人的选择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而几年后,这个企业发展得更好了,业务量激增,这个职业经理人需要助手协助他工作。经过一番筛选,人事部门挑出了两个助手人选:毕业于名校的应届硕士研究生A,此人理论功底深厚却缺少实际经验。另一个人选B没有名校背景,却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管理理念。  

面对这两个候选者,老板有些两难,一时无法做决定,于是让这个职业经理人自己选择。最后,这个职业经理人选择了那个刚毕业的名校学生——因为此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让经理人心里感到更安全。  

由此可见,要想治好机构或组织的“帕金森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和人员之间的合理流动。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一个有能力的掌控者,当他有绝对的控制力的时候,他不害怕被人掠夺走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还平庸的人做助手。当一个人能够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时,他也根本不需要助手。但是当一个无能力者位居高位的时候,只会给这个团体带来无尽的内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neikuw.com/?id=529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墨菲定律:越怕出问题,问题就越可能发生

我们在排队的时候,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旁边的队伍越排越短,自己在的队伍却总是纹丝不动。可是,当我们换到另一队的时候,原来速度快的队伍就变慢了,原先排的那个队伍却开始迅速变短。  还...

框架效应: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有一位癌症患者到医院咨询手术相关事宜,主治医生告诉他“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是10%”,这位患者十分害怕,也不敢做手术了。后来,他又到另一家医院去咨询,医生告诉他“手术之后一个月内的存活概率高达90%...

安慰剂效应:信任和安心,和真正的治疗一样重要

有一段时间,一个健康类科普话题——“红糖水并不能缓解痛经,它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喝温热的白开水同样有效”——在网络上引起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很多人表示对这一说法感到十分吃惊,也有许多女性表示喝红糖水确...

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1971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津巴多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12个人扮演警察,另外12个扮演囚犯。实验时每...

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

有一个生物学家,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中的生活习性,特地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在冷风的吹袭下,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提高体温,它们试图紧紧靠在一起互相取暖。但是,刺猬们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