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 正文内容

沉没成本效应:错误既然无法挽回,就别再为之耿耿于怀

内酷网3年前 (2021-12-02)读书笔记2088

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在网上聊天时遇到一个心仪的男子,两人开始了异地恋。然而,女孩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子其实是个专业骗子,不但骗色而且骗钱。短短数月时间里,女孩就给男子发了3万块钱的红包,支持他去创业。后来,这个骗子被警察抓住了,女孩却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自己爱的男子在骗他,非要等他回心转意。  

面对警察的问询,女孩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其实,我早就意识到了他有问题,但如果我中途承认他是在骗我,那我付出的爱情和金钱不就要不回来了吗?”  

这个女孩为什么不肯接受现实呢?因为她已经在这段感情里付出了太多,这令她无法接受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掉,只能不管不顾地“一条道走到黑”。这种心理恰好合乎经济学中所说的沉没成本效应(SunkCostEffects):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  

根据理性的选择方法,已经付出的成本与制订决策应该是丝毫不相关的。例如,我们不能因为在一个项目上投资了100万块钱,就眼睁睁看着项目失败而不及时止损。然而,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在决策的时候聚焦于已经无法再赢回的沉没成本,以至于白白错失良机。  

彼得在一只股票价值20元的时候买入了它,过了一段时间,市场发生了“股灾”,所有的股票都在猛烈下跌,这时候,彼得所持的股票价值18元。如果按照理性的思维,应该赶快把股票卖掉,等股灾结束之后再重新买回来。然而,彼得觉得在18元卖掉,就等于损失了2元钱,因此一直不舍得卖。然而,在他的优柔寡断,这只股票很快就跌到了10元钱——彼得为自己的沉没成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可能产生与彼得相似的心理。你也可以说这是难以避免的人性弱点——不是根据实际的资产情况或者未来的趋势去判断自己的投资行为,而是喜欢找一个自己习惯性设置的参考值,去评估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然而,实际上,这样的计算方法其实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趋势与未来。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无论一杯牛奶有多么美味,打翻以后,就再也无法回到杯子里去了。所以,遇到挫折时,最重要的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因为已经失去的东西不管付出了多少,都不再有意义,再多的哭泣也一样没有任何意义了。  

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困扰,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好久的事情却总是得不到回报,这会让我们觉得十分痛苦。但是,一想到自己曾经的付出,又无法断然舍弃不做。此时此刻,就需要考虑一下,你过去的付出跟现在的决策真的有关系吗?如果没有关系,为什么不及时退出呢?  

梅琳达喜欢逛街,每一次走进商场都会流连忘返,甚至连饭都忘了吃。而且,她每一次逛街回来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买上一两件衣服。大多数时候,这些衣服都并不好看,梅琳达拿回来再试穿时也会觉得自己买下它们是多此一举。但是,当朋友问她为什么会买这么丑的衣服回来时,她的回答通常会是:“逛了半天商场,什么都不买岂不是浪费了时间?”  

可是,你逛商场的时间本来已经浪费掉了,买一件衣服也不会让沉没的时间成本归零。为了弥补心头的遗憾,买下一件自己并不太满意的衣服,岂不又是一种金钱的浪费吗?  

很多人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不买点东西实在对不起自己”。的确,因为已经花了不少钱出来旅行,所以就不妨再多花钱尝尝当地可能并不那么地道的小吃,或者买一些特别贵又不实用的旅游纪念品。但实际上,坐飞机花掉的钱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和你在旅游过程中的其他花销并没有直接联系。最重要的是,之前花在路途上的费用只是为了让你玩得开心,并不是让你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总想着必须做些什么或买到什么才“值回票价”。  

沉没成本效应在情感婚恋中更为常见,也更让人唏嘘不已。  

一位女士常年遭到丈夫家暴,身上常常被打得遍体鳞伤,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街坊邻居都劝解她赶紧和他离婚。但这位女士总是被丈夫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然后陷入再一次被殴打的循环中。  

为什么她不肯结束自己悲剧般的婚姻呢?原来,很大程度上她觉得自己已经受了太多的伤害,如果选择放手离开,之前的漫长付出就等于白白牺牲。所以,她偏要通过努力和忍耐挽回丈夫的爱。  

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努力和坚持不一定就能有美好的结局,如果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好的结果,那么,在确定自己没有做错什么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放手离开。这时候的不甘心往往只会给自己招来不幸。  

请记得,当面临关键的抉择时刻,不要用无谓的坚持毁掉自己的将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neikuw.com/?id=534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墨菲定律:越怕出问题,问题就越可能发生

我们在排队的时候,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旁边的队伍越排越短,自己在的队伍却总是纹丝不动。可是,当我们换到另一队的时候,原来速度快的队伍就变慢了,原先排的那个队伍却开始迅速变短。  还...

帕金森定律:庸人占据高位时,组织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帕金森定律”来源于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教授的一项长期调查研究。他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  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忙碌碌的人20...

框架效应: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有一位癌症患者到医院咨询手术相关事宜,主治医生告诉他“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是10%”,这位患者十分害怕,也不敢做手术了。后来,他又到另一家医院去咨询,医生告诉他“手术之后一个月内的存活概率高达90%...

安慰剂效应:信任和安心,和真正的治疗一样重要

有一段时间,一个健康类科普话题——“红糖水并不能缓解痛经,它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喝温热的白开水同样有效”——在网络上引起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很多人表示对这一说法感到十分吃惊,也有许多女性表示喝红糖水确...

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1971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津巴多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12个人扮演警察,另外12个扮演囚犯。实验时每...

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

有一个生物学家,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中的生活习性,特地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在冷风的吹袭下,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提高体温,它们试图紧紧靠在一起互相取暖。但是,刺猬们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