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 正文内容

贝尔效应:一个优秀的团体背后,总有一个更优秀的推手

内酷网2年前 (2021-12-02)读书笔记1295

马特是一名职场新人,在一家销售日用品的公司里工作。他工作非常努力,但业绩却不好。他的上司并不看好他,认为马特一定过不了试用期,不给他销售的机会,只等着试用期结束就辞退他,最后马特也确实黯然离开了公司。而另一个和马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杰瑞也是职场新人,也非常努力却业绩不好。但他的上司却在观察杰瑞的销售过程后,给他提供了针对不同客户的方案,让他照着去做。杰瑞按照上司的指点在失败中不断磨炼,逐渐提高了业绩。  

为什么杰瑞的上司可以为杰瑞创造机会,而马特的上司却不能?这固然有两名员工的个人因素,但与管理者在工作中使用的管理风格有更大的关系。杰瑞的上司可以将自己销售过程中熟练的想法和经验传授给杰瑞,并且积极给他创造接触客户的机会,马特的上司却不愿这样做,两人的管理风格决定了下属的去留。  

能够经常跟自己的下属和团队分享想法的管理者,其实很不容易。因为很多人有了好的想法以后总喜欢当成是“秘密”,不肯教授给下属,甚至认为这样就会“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些人更趋向于自我的成功,而不是他人的成功。毕竟按照一般的想法,既然自己有了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去做呢?让自己获得成功难道不比团队获得成功更好吗?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X射线晶体学家约翰·德斯蒙德·贝尔(JohnDesmondBernal)就是一名擅长给其他人创造机会的管理者,他正因为这种行为而饱受争议。人们认为他的这种将想法分享给下属的行为是一种“怪癖”——在明明自己研究也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下,却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让实验室的成员去研究。甚至,他连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分享出去,推动了同事和学生们的科研发展,成就了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奖者。  

贝尔的一生所获的最高荣誉仅仅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但在他的推动下,学生多萝西·霍奇金(DorothyHodgkin)、同事亚伦·克鲁格(AaronKlug)的研究成果却分别获得了1964年与198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贝尔推动了学生和同事的成功,他因为这种行为而知名,而在心理学领域,人们也把管理者积极为下属和同事创造机会的现象称为“贝尔效应”。  

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分工是不同的,不同的分工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性质。管理者所做的不仅工作上的事,还包括员工的管理。人的想法是复杂的,管理者需要去了解员工的想法、员工对于工作的体验、员工对于职业规划的想法,而不仅仅是在工作层面进行管理。  

管理者想要达到管理的成功,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下属获得成功。因为,一个团队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团队形成更大的生产力。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促进团队成员的成功,自然也无法促成团队的成功。  

在一个销售团队中,一般会将管理者的业绩与整个团队的业绩绑定在一起,让管理者不仅聚焦自我的成功,更聚焦于团队的成功。这种管理者和团队的“利益捆绑”,是企业为了获得成功所创造的管理制度。但有些管理者却不这么想,他们关注的仍然是自己的业绩是多少,却忽视了整个团队其他成员的发展。这样的管理者,可能会让自身能力发展得更好,在管理一事上却未必称职。  

一个好的管理者,管理的不仅仅是业绩,还包括团队成员的发展。当管理者将视野放宽,看到员工的发展时,就会产生如何推动员工发展的想法,从而达到业绩的提升。如果管理者仅仅看到的是业绩,则会通过不断更换更为出色的员工达到目的。也许,后一种管理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团队的业绩提高,但却会消耗人力资本,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  

管理者在为员工积极创造机会时,员工自然可以感受到管理者的看重,从而努力回馈到工作中去。在“贝尔效应”中,贝尔为学生和同事创造的机会,就延续了他的影响力。更让人敬佩的是,贝尔不在意功劳的归属,而是支持学生和同事进行科学的探索,从而缔造了整个团队的巨大成功。  

所以,管理者想要创造团队的成功,还是需要在管理中使用“贝尔效应”,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才能形成一个组织内部的良性循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neikuw.com/?id=542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墨菲定律:越怕出问题,问题就越可能发生

我们在排队的时候,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旁边的队伍越排越短,自己在的队伍却总是纹丝不动。可是,当我们换到另一队的时候,原来速度快的队伍就变慢了,原先排的那个队伍却开始迅速变短。  还...

框架效应: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有一位癌症患者到医院咨询手术相关事宜,主治医生告诉他“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是10%”,这位患者十分害怕,也不敢做手术了。后来,他又到另一家医院去咨询,医生告诉他“手术之后一个月内的存活概率高达90%...

安慰剂效应:信任和安心,和真正的治疗一样重要

有一段时间,一个健康类科普话题——“红糖水并不能缓解痛经,它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喝温热的白开水同样有效”——在网络上引起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很多人表示对这一说法感到十分吃惊,也有许多女性表示喝红糖水确...

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1971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津巴多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12个人扮演警察,另外12个扮演囚犯。实验时每...

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

有一个生物学家,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中的生活习性,特地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在冷风的吹袭下,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提高体温,它们试图紧紧靠在一起互相取暖。但是,刺猬们靠...

沉没成本效应:错误既然无法挽回,就别再为之耿耿于怀

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在网上聊天时遇到一个心仪的男子,两人开始了异地恋。然而,女孩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子其实是个专业骗子,不但骗色而且骗钱。短短数月时间里,女孩就给男子发了3万块钱的红包,支持他去创业。后来...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