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 正文内容

曝光效应:越是熟悉的,就越有好感

内酷网2年前 (2021-12-03)读书笔记3318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不太爱尝试新鲜事物,好多年没有交到新朋友,也不太会去追新出的剧集、动漫,只喜欢守着自己熟悉的那些东西过一辈子。其实,这并不一定代表你已经“老了”,而是“曝光效应”在起作用。  

曝光效应也叫作多看效应,或(简单)暴露效应。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会单纯因为自己频繁接触、多熟悉某个事物而对其产生更加积极感受的效应。  

例如,如果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在几种从未用过的品牌中,大部分人会挑选自己在广告上见得最多的那个;对几个不认识的明星,我们也可能会对更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那个更熟悉、更有好感,这都是曝光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呈现。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在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曝光效应是否存在的实验。  

他要求两组完全不懂汉语的被试者在短时间内观看一些他们完全不知道意义的汉字,然后告诉他们这些符号都是形容词,并要求他们评价哪一个有积极含义、哪一个有消极含义。结果显示,受试者们认为自己见到更多的那些符号比见到少的含义更积极。  

而在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中,受试者们要在评价每个符号的含义后描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那些重复接触特定字符的受试成员的情绪状态要好于未经这种重复实验的人。  

接下来,扎荣茨又以不同的频次向受试者们出示一些人像照片,并要求受试者们在看完所有照片后说出自己喜欢哪些。和之前实验结果类似的是,受试者们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那张照片。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几个来自不同宿舍的大学女生被选中受试。她们可以在一段规定时间内随意地拿着不同口味的饮料随意串门,品尝别人的饮品,或请别人分享自己的饮品。时间结束后,研究者对这些女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她们对各种饮料的喜爱程度都进行了关系评估,结果发现:她们见面越多(或者说越是熟悉),就越喜欢彼此的饮料,而非单纯根据饮料的口感来进行评价。  

这两个实验都证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越熟悉一个人,就越容易对他(或她)产生一定的好感,或者说更加喜欢他(或她),甚至是爱屋及乌。这样,我们就可以恰当地利用曝光效应,为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营造良好的印象和氛围。  

我的微博关注列表里有一位读书博主,我在关注他的几年中亲眼见证了他的账号是怎样由一个普通用户变成有影响力的“大V”的。  

一开始,他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每天都在转发和原创微博的过程中坚持写下自己的想法,并且积极与其他博主互动,随着时间推移,他在微博上频繁活跃,和别的“大V”们熟悉起来,他自己写的内容也经常得到他们的转发与传播。就这样,他的微博出现在了更多人的首页,而他们对他熟悉起来的时候,也开始喜欢他的言论并关注他。现在,这位读书博主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了。  

当然,曝光效应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合。比如,新入职场的人,不要只知埋头苦干,而是学会多和同事沟通;如果喜欢一个人,也可以线上线下多联系对方,让对方意识到你的存在与频繁出现,说不定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再比如说,如果要推销自己的产品,也可以先与客户取得沟通,然后通过多次接触,让对方对你产生熟悉感和好感,进而对你的产品也产生这种印象,这正是销售员们的拿手本领之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好好发挥“多看”效应的作用可能对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帮助,但这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的:不要对自己接触的人产生极端恶感。试想,如果有人给你留下了极差的第一印象,那么他和你接触越多,你反而有可能受第一印象根深蒂固的影响而越来越讨厌他。尽管“多看”有助于提升熟悉度,可俗话说“过犹不及”,太过频繁地曝光就未免失于单调了,更可能招致反感。所以,如果我们需要被别人喜欢,要运用曝光效应帮助自己,就要使用得宜,才能避免事倍功半。  


读后感:即使是亲戚,也应当适度联系走动,不然,彼此关系可能还不如邻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neikuw.com/?id=548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墨菲定律:越怕出问题,问题就越可能发生

我们在排队的时候,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旁边的队伍越排越短,自己在的队伍却总是纹丝不动。可是,当我们换到另一队的时候,原来速度快的队伍就变慢了,原先排的那个队伍却开始迅速变短。  还...

帕金森定律:庸人占据高位时,组织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帕金森定律”来源于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教授的一项长期调查研究。他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  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忙碌碌的人20...

安慰剂效应:信任和安心,和真正的治疗一样重要

有一段时间,一个健康类科普话题——“红糖水并不能缓解痛经,它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喝温热的白开水同样有效”——在网络上引起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很多人表示对这一说法感到十分吃惊,也有许多女性表示喝红糖水确...

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1971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津巴多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12个人扮演警察,另外12个扮演囚犯。实验时每...

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

有一个生物学家,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中的生活习性,特地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在冷风的吹袭下,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提高体温,它们试图紧紧靠在一起互相取暖。但是,刺猬们靠...

沉没成本效应:错误既然无法挽回,就别再为之耿耿于怀

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在网上聊天时遇到一个心仪的男子,两人开始了异地恋。然而,女孩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子其实是个专业骗子,不但骗色而且骗钱。短短数月时间里,女孩就给男子发了3万块钱的红包,支持他去创业。后来...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