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培养自我改变的好习惯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提升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的方法。这些方法,归根到底,落到日常,就是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在作者看来,就是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这“人生五件套”。
一是早起。日本作家中岛孝志在《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中指出,脑科学研究表明,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根据这一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二是冥想。坚持冥想的练习,有助于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在不冥想时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离散,控制涣散的精神。而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刘未鹏)。冥想练习的方法很简单——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
三是读书。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所以读好书的意义就在于,借助智者高明的视角来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当然,读书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读书要先学会选书,不要盲目迷信名人推荐的书单,而是要选那些阅读难度刚好让自己处在舒适区边缘的书,即读起来有一点点难,但又能刚好读懂的书,让兴趣、难度、需求三者尽可能匹配。其次,读书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习惯。再次,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关联,并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其他人,这才是高级的学习方法。
四是写作。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写作可以运用费曼技巧,即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五是跑步。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因此,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或是一些诸如舞蹈、钢琴等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运动方式,需要同时包含有氧运动(跑步十分钟)和复杂运动(太极、瑜伽、跆拳道等)。